第16章 你的儿子教育的可真好!-《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第(1/3)页

    第16章        你的儿子教育的可真好!

    永乐十六年。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爷父孙三人已经开始研究明朝灭亡的问题了。

    虽然他们也想让大明流传万世,但他们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也要未雨绸缪,尽可能避免。

    朱瞻基先提出了想法:“父亲,爷爷你们说,是朝廷内部臣子之间有斗争吗?要立起旗帜,必然是有鲜明的主旨,而与之对抗的可能是另一方臣子。”

    朱棣和朱高炽沉默不语,这个想法有道理。

    想当年,宋朝的党争就极其激烈。可那是因为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埋下了隐患。

    朱高炽指出了另一种可能:“说不定他们斗争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才会用您和方孝儒来当例子。”

    确实,方孝孺除了本身是儒家的君子外,他还有着与皇帝对峙的一种精神象征。因此,皇权不保也是种可能。

    随后三人又细细讨论了一番。

    将永乐大臣们大致分为了两部分,一是随他们起兵或在起兵中投靠他们的人,他们与方孝孺本身就是敌对关系;另一部分则与建文帝有些关系,或者说即使关系不大,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不愿意接受朱棣。

    ——

    洪武13年。

    浙江浦江县。

    先前方孝孺誓死效忠建文帝让他的同学和老师们都颇为赞赏地看着他。

    可当看到方孝孺被诛的诛十族时。他的同学们一脸悲伤,没想到火竟然还能烧到自己身上。

    虽然发现后人传的谣言,不过他们也佩服方孝孺的节气。不少学子此时已经在心里骂起了朱棣暴君二字。

    宋濂充满担忧的神情看向了他的学生,朱棣杀了八百多人。可后世却传出了诛十族的谣言。

    这种故事性文本性的东西能在底层广泛流传起来,怎么可能和文人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们大多自幼读四书五经,从未接触过官场。

    他们的世界还仅仅是书本中的世界。

    他们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不懂得实际上的政治,更不懂得官场中的人心。

    方孝孺不明白他的老师为何突然间变得悲痛,甚至有些绝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