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唐朝,贞观三年。 房玄龄的面色随着神迹的出现而不断变得难堪。 这李隆基虽然上位后励精图治,将唐朝带领的越发强盛。 可之前神迹也说了,后堂经历的藩镇之乱? 那必然是要地方强盛才能够,有可能实现。可如今足足有县城,上万户的人口,这莫不是要发生藩镇之乱的前奏?又或者是要爆发农民起义的前奏? —— 唐朝,开元五年。 李隆基此时也不能理解,为何自己的庙号是明玄? 此时的他尚未察觉到藩镇之乱,根据先前神迹的推断,他似乎也有了一定的猜测,他有些不好的预感,不会吧,总不能是自己吧!—— 宋朝,淳化四年。 有人目光中尽是追忆之色,那可是“开元盛世”啊!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此举至今流传着。 —— 【李隆基治理唐朝多年,他对于唐朝的情况清楚吗?清楚。】 【他的认知是什么呢?唐朝在自己的带领下,一度走向了巅峰。这便是他的认知,当然,这也是事实。】 【因此,他也为之极其骄傲,没有哪一个帝王不会因为国家在自己的带领下走向巅峰而不感到荣耀,李隆基当然也不例外。】 【为此,他接下来决定。一:继续处理国内大事,尤其是关于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的土地问题。二:开始处理边境问题,大唐与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关系。三:开始注重皇室内部问题,处理皇子之间的纷争问题。】 —— 唐朝,贞观年间。 李承乾有些愣了神,这三个选项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呢? 国内制度当然是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边境问题自然也要提上日程,至于皇室内部的教育更是一刻都不能松弛,那必然也应该开始处理。 这些选项都极为正常,都是皇帝应该做的,可就是因为不像宋太宗那般极其离谱,他实在不知道该选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