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八章 “大明就是强大而又文明”-《大明1805》


    第(3/3)页

    “对于所有的女子而言,他们会失去很多成为富贵家庭合法成员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与大明最根本的传统道德相违背,要在整个大明都实施这种道德改造是不可能的。

    “陛下也绝对不会允许我们那么做。

    “所以我们必须在这里完全推行大明的制度。

    “包括法律和道德,以及社会习俗,都要全面彻底的明化。

    “我准备建设一批非正式的培训学校,教泰西人学一些简单的大明文字,同时灌输大明的道德法律。

    “让我们衙门的官员和士兵以及锦衣卫当老师,毕竟他们至少都有小学文凭。

    “教人识字应该是足够了的。”

    吴雄鹰听着先是点头,然后又稍微有点纠结的说: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刚刚与魏叔叔讨论过之后,我现在就忍不住会多想一些事情。

    “我们在这里执行完全的明化改造,历史上女真人在中原实施剃发易服。

    “在某种角度上看的话……这是否可以算是同样的事情?”

    魏源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看似在行为上有类似之处,但实际性质截然不同。

    “女真人是以野蛮镇压文明,我们大明是以文明教化野蛮。

    “女真人觉得属于奢侈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是理所当然的日常行为。

    “女真人需要暴力推动剃发令,我们不需要暴力执行束发令,泰西人会自己主动学。

    “女真人是在破坏文明,而我们是在扩张文明的范围。

    “硬要说与我们现在最相似的事情,反而是蒙古人在露西亚地区的统治。”

    这次吴雄鹰又愣了:

    “蒙古人?我们知道他们曾经统治过露西亚人,但是他们跟女真人有什么区别吗?”

    魏源再次忍不住笑了:

    “对于大宋国而言,当初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是北方蛮族。

    “但是对于六百年前的露西亚人而言,蒙古人当然可以算是文明人了。

    “前中期的汉,前中期的唐,六百年前的蒙古人,现在的大明人,其实都有相似之处。

    “按照世祖皇帝的话,这是一种睥睨四方的强者心态。

    “汉唐自然不用说,甚至辽国也能勉强算得上。

    “辽国建立之时,中原大地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石敬瑭还曾经认耶律阿保机为父皇帝。

    “蒙古人在他们自己的时代,更是征服了史无前例的最大版图。

    “辽国允许汉人穿汉服,蒙古人更是完全不管服饰方面的事情,对地方的统治也非常的粗狂。

    “因为他们信任自己的武力,可以轻松消灭任何反抗力量。

    “正是这种强势但放任的姿态,反而导致了很多的汉人主动学习他们的习惯。

    “宋代末年一个诗人郑思肖,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感叹过元朝初期江南民众对蒙古习俗的追捧

    “今南人衣服、饮食、性情、举止、气象、言语、节奏,与之俱化,唯恐有一毫不相似。

    “是生怕有一点学的不像蒙古人,就和如今我们泰西人学我们大明人一样。

    “另外一个文人王祎,也曾经回忆过元代江南士大夫的风气:

    “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未数十年,熏渍狃狎,胥化风成。而宋之遗俗,消灭尽矣。

    “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语言容饰,以自附于上,冀速获仕进,否则讪笑以为鄙怯,非确然自信者,鲜不为之变。

    “江南人不再追求文艺礼仪,反而追求豪爽粗鲁,依附于当地蒙古人,希望能够当官升迁。

    “当时的江南人,不穿短衣骑马,不跟蒙古人一样说话做事,都会被其他人鄙夷胆怯。

    “有个无锡人钱世良,极力模仿蒙古习俗,“言、貌悉似蒙古,故太师帖木真儿见爱,遂以女妻之”。

    “这个钱世良最终官至广东宣慰司副元帅,可见主动蒙古化也确实有好处。

    “就这样,效仿强大的蒙古人,逐渐成了江南人的风气。

    “大明初年的方孝孺,给他的一位朋友写了墓志铭,其中提到了一些当时的情况:

    “‘世俗沦于胡夷,天下皆辫发椎髻,习其言语文字,驰马带剑以为常’。

    “唯独墓主‘长衣危帽,徐言雅步,操儒生礼不变”,人皆以为异类。’

    “他这个朋友,也就是墓的主人,在天下人都学蒙古人梳辫子,学蒙古人习惯的时候。

    “他还继续穿传统的汉服,使用传统儒家的利益,被当时人称为异类。

    “可见蒙元真的不管他们南朝人怎么穿衣服,但是却让南朝人主动追求学习蒙古人。

    “元明之际的江西儒士刘夏曾经评论过:

    “当宋元变革之初,父兄者老相与疑怪,以为异类。

    “岁月既久,渐及百年,后生子弟耳濡目染,精神心术与之俱化。

    “故近年以来天下之士习,致坏彝伦,蔑弃礼法,丐求便利,狙谲无耻。

    “于是士大夫皆有狄习……

    “刚开始的时候,江南人还觉得蒙古人习惯奇怪。

    “但是百年之后,民间的士人都已经理所当然的有了胡人的习惯。

    “甚至于……太祖高皇帝,将自己登基之前的王号吴王封给了自己的嫡幼子,后来的周定王殿下。

    “这很可能就是受到了蒙古人‘幼子守灶’习俗的影响……

    “太祖高皇帝曾经想要迁都凤阳府,后来又想过要迁都西安府,派遣懿文太子到西安考察。

    “如果懿文太子没有早薨,大明迁都于西安,那吴王殿下正好可以留在应天府,继承太祖最早在江南的基业。

    “这是蒙古风俗中典型的“幼子守灶”的安排。

    “不过事实情况是,太祖高皇帝再造华夏之后,就开始努力恢复汉唐典章制度,衣冠服饰。

    “在朝堂和民间不断地消除蒙元的影响,抛弃蒙元留下来的旧俗。

    “只不过这个过程显然是颇为漫长的。

    “经过了洪武、永乐、宣德三朝,直到正统朝时候,民间还能经常发现披发左衽的孔子像,奏请修改重塑。

    “朝廷在正统十三年更是直接下令:‘各府州县儒学孔子像,在故元时塑有左衽服者,悉改右衽’。”

    魏源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人乘坐的汽车已经回到了吴雄鹰的临时男爵宅邸。

    吴雄鹰在已经停下来的时候,稍微有点困惑的问了一个问题:

    “蒙古人不可能比当时的江南人更加有文化,不可能比南宋更加的文明。

    “但是出身南宋的士人,却主动的学习蒙古人的制度和生活习惯。

    “所以,到底什么是文明呢?是强大还是有文化呢?

    “泰西人主动学大明,到底是因为大明有文化,还是因为大明更加强大?”

    魏源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这时候就直接说了出来:

    “蒙古人强大而不文明,南宋人文明而不强大,我们大明强大而又文明。

    “因为我们的强大,所以外族都会主动来学习我们的文明。

    “因为我们的文明,他们也会因此变得文明。

    “这就是我们大明现在的教化。”


    第(3/3)页